
9月22日,河南新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裴李崗遺址發掘執行領隊李永強展示剛剛修復的裴李崗遺址出土文物三足缽。秋分前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迎來豐收,這個村落因曾出土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盤、石鐮等農業工具,發現紅曲霉釀酒技術,其獨特的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仰韶文化前期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9月22日,河南新鄭裴李崗村秋意正濃。秋分前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迎來豐收,這個村落因曾出土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盤、石鐮等農業工具,發現紅曲霉釀酒技術,其獨特的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仰韶文化前期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9月22日,河南新鄭,考古人員在裴李崗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秋分前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迎來豐收,這個村落因曾出土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盤、石鐮等農業工具,發現紅曲霉釀酒技術,其獨特的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仰韶文化前期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9月22日,河南新鄭,裴李崗村村民晾曬玉米。秋分前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迎來豐收,這個村落因曾出土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盤、石鐮等農業工具,發現紅曲霉釀酒技術,其獨特的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仰韶文化前期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9月22日,河南新鄭,裴李崗村村民晾曬玉米。秋分前后,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迎來豐收,這個村落因曾出土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盤、石鐮等農業工具,發現紅曲霉釀酒技術,其獨特的裴李崗文化填補了仰韶文化前期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